通知公告
历史文化
李龙石(1841~1907),原名澍龄,字雨农,后改名如砻,字龙石,号东白、西青居士、墨饕子等。盘山县古城子乡青莲泡村(原名绕沟)人。幼年从学于沙岭的王钦天(清拔贡),后到海城父亲的塾馆攻读。
1859年,参加海城县试,考中秀才,名列榜首。“名已达于庠序”。
1862年(同治元年),京都顺天府特恩开科取士,李龙石届时赴京应试,考取举人,“名又达于礼部”。
同治二年,李龙石进京会试,不料某王爷看中了他坐骑的白马,要以马换马。他思忖良久,若应允,“岂不以马换取功名耶”,遂严词拒绝。竟得罪当道,触怒宗师,虽文章特出,但名落孙山。
同治五年之后,他以为“文章有价,不以一第为荣辱”,遂抛弃仕途,游历各地。或镌刻碑匾,或书写祭文,或论史稽古,或以文会友。指点世俗,鞭挞时弊。
同治13年,友人荐他出任沙俄使馆幕僚(今之参赞),李龙石为维护民族气节,誓不当奴才,遂赋诗谢绝。
1875年(光绪元年),他在盛京(今沈阳)结识了当时著名的《子弟书》作者韩小窗和尚雅贞、荣文达等名流,成立“会文堂”诗社,此间他创作《忆珍妃》等子弟书唱段。
1879年冬,到怀德、昌图探亲访友,一路上看到老百姓被官衙用苛捐斗税敲诈勒索,饥寒交迫,难以聊生,十分愤怒。代民陈情,便以“秽声噪沸,有玷官箴”等情,状告怀德县令张云祥“徇私舞弊,鱼肉百姓”。
无独有偶,当他归来途中,路经昌图,恰逢知府赵守璧大办寿辰,摊派寿礼,并强迫百姓给他送“公正廉明”的寿匾,义愤填膺,又以“斗捐猪税,办差肥己”,状告昌图知府赵守璧假公济私,苛政虐民,贪赃枉法包庇县令等罪行。岂料赵守璧贿通抚幕,合谋诬陷,妄奏朝廷,革除李龙石举人名位,并以“干预朝政”的罪名,于1882年发配萧关(今宁夏境内)充军。行至山海关附近,在押解差官的帮助下逃匿,潜入北京,隐匿于好友徐少云家。在北京流寓三年期间,曾被聘设馆讲学,后因替五府六部撰写公祭左宗棠挽联,其才名为人所知,并在朋友的帮助下案情不再追究。
1896年5月,因母病,由京都返回故里。在故居一侧新盖五间屋舍,取名“养园”,设馆教书历时三年。
1888年(光绪十四年),辽河发大水,李龙石被迫携家逃到八角台(今台安县城)。过着依靠友人刘春烺救济的窘困生活。
此间,曾为开浚碱河、办地方团练代写过呈文和公告。1898~1899年,应刘春烺之约,到闾山深处的木叶山园隐居,终日观山赏景,作赋吟诗。之后曾参与为张作霖受抚归降接线,成为影响张作霖发迹的文人之一。
1895年“治河会董”刘春烺等人联名呈请开设碱河的呈文便是李龙石起草的。1931年其弟子、盘锦哈巴台人于在藻将其作品整编合成为6册18卷的《李砻集》,内容繁浩,体裁多样,成为盘锦晚清文苑珍品。
1907年初冬,病逝于八角台。1930年,其学生于在藻收集、整理李龙石的遗著,于1931年出版《李龙集》,传于后世。
盘锦市对李龙石这位名人高度重视,尊崇李龙石人文文化,投资3000多万元在兴隆台兴建了龙石影视城,作为盘锦文化艺术创作基地。
版权所有:盘山县人民政府 建议使用1024*768的分辨率来浏览本站 通用网址:www.www.tbepe.com
技术支持:0427.com
备案号:辽ICP备13003879号
辽公网安备 21112202000001号
总访问数:次
网络实名:中国盘山 主办单位: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2111220003 [站点地图]
EMAIL:bad_108@163.com 联系电话:0427-355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