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历史文化
解放战争时期,盘山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历尽艰辛,浴血奋战,与敌人搏斗,终于迎来了盘山的解放。
(一)一进盘山建立民主政权
1945年“八.一五”,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以后,国民党命令各地敌伪人员继续“维持地方秩序”。于是,盘山县成立了以伪县长张陛臣为委员长,伪满旅长杨子新为副委员长的盘山地方治安维持委员会,继续把持盘山县政权。
9月中旬,中共辽西地委任命方受珍同志为盘山县代县长,路克夫同志为中共盘山县委组织部长,许斌同志为抗联会主任,率领一部分同志和一个连解放军战士接管了盘山县。按照地委部署,收缴日伪武器,接收日伪物资钱粮,扩军支前,发展党的组织,建军建政。根据上级指示和群众强烈要求,处决了民愤极大的5名日本侵略者,逮捕了罪大恶极的杨子新、齐云阁、杨宝衡、张冥荚等10名汉奸,将他们关押在盘山监狱,待审后处决。
根据辽西地委“关于对有政治目地的土匪要坚决给予镇压,对一般土匪(趁机发财的)可采取收编教育”的两点指示,经盘山县委研究决定:由方受珍、许斌两同志负责,将活动在高升一带的高广占(匪号大云字)、王岳东(匪号东洋)为首的两股土匪,约70人,全部收降(受降条件是不拆散、不改编、不换头头)。由高广占担任连长,王岳东担任副连长,编入县支队三连,驻在盘山镇内。
召开建政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工农商学兵代表60多人。方受珍当选为盘山县县长。经省民主政府批准,正式成立盘山县民主政府。
县抗联主任许斌同志,发展铁路工人张志入党。胡家区区长郭云峰同志,介绍农民宋贵森入党。这是盘山县最早发展的两名党员。
张永利政委,接到县支队侦查员张田升关于监狱被劫的报告,立即率警卫员和城厢区区长赵乐等10多人,分头奔向天庆隆,平息叛乱。一贯冲锋在前的张政委,冲向大门,准备破门进院。被埋伏的匪徒开枪打中胸部。赵乐区长当即掩护张政委撤退,被叛匪高广占开枪击中,壮烈牺牲。警卫员冒死救出张政委,背回县政府。
下午3时,叛匪头子张海峰、高广占指挥叛匪,包围了县政府大院,妄图消灭县政府全体人员。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县长方受珍果断决定,用担架抬着张 永利同志突围,撤出盘山县城。向东突围,没有成功,第二次突围,两名战士负伤,也没有成功。方县长决定黄昏后再行突围。
夜幕降临,方受珍、路克夫、许斌等同志率领30多人,从西大门冲出去。方受珍等同志发现抬张永利的担架没有跟上队伍,立即派人返回营救。这时,战斗十分激烈,匪徒已追出城外。我党政军人员,只好继续撤退,退到谷家。次日凌晨,转移到田庄台,仅剩20多人。
突围的时候,抬担架的警卫员梁浩友、柴春雨放弃担架投敌。县政府炊事员刘喜仁,背着张永利继续突围,但没有跟上突围队伍,失去了联系。刘喜仁把张政委背到河南一位群众家里,暂时隐蔽。
12月初,高升、新立、胡家也先后发生武装叛乱,打死我区长1人,战士2人,抓走3名区长,以后下落不明。
盘山县城发生叛乱的时候,大洼区区长赵正同志,率领警卫员去大洼火车站,检查运粮情况,防止军粮落入叛匪手中。原大洼区维持会长崔少白,指挥叛徒刘福民(原县支队战士),暗枪击中赵区长腿部。叛匪柳万春又向赵区长补射两枪。赵区长壮烈牺牲。警卫员在与叛匪搏斗中,也同时遇难。随后,崔少白带着15人,投靠了张海峰。
当时,参加叛乱的共269人,以后一一查清,给予他们以应得的惩罚。
盘山县委、县政府转移到田庄台以后,县委派路克夫,向驻营口的民主联军四纵十师求援。师长杜光华、政委李贯元,命令驻田庄台的三十团三营,担任保卫盘山县党政人员的任务,并协助盘山县委、县政府,组建武装工作队,开展工作。
盘山县委、县政府,接受部队领导的建议,组建了两个武装工作队,发动群众,反霸剿匪,打击敌人的反扑。
盘山县发生的反革命叛乱,震惊了辽宁全省,被称为“盘山事件”。以后,匪首张海峰收编叛匪,投靠了国民党,组成了盘山县警察大队。国民党任命张海峰为中校大队长。从此,以张海峰为首的反动势力、伪官吏、恶霸地主,又重新统治盘山,继续欺压人民。
中共盘山县委、县政府党政军人员,由田庄台转移到大石桥东圣水寺,坚持武装斗争。
盘山县境内水田地区,被国民党农村部和国防部东北屯垦局接收,下设盘山、大洼、榆树台、荣兴、二道桥子办事处,强迫当地农民耕种,征收高额实物地租。
伪盘山县县长金伯起闻讯后,带着保安团,跟着国民党新一军的一个团,逃到盘山县西部苇塘和羊圈子一带。
(二)二进盘山再建民主政权
盘山县委接到电报后,立即与随军解放盘山县城的辽南一地委民运部长李正宁及所率领的金铎、陈其通、康景文等同志取得联系。
为了便于在战争环境中开展工作,县政府以田庄台为中心,在田庄台、大洼、沙岭、驾掌寺等4个片开展活动。党政领导分工:田庄台组:金铎、许斌。沙岭组:陈其通。大洼组:荣建。驾掌寺组:张振国、崔英杰、贺长阁、刘玉英(方受珍已调回辽南)。
田庄台组在田庄台镇,召开3万人反霸大会,处决了恶霸地主李梦庚、土匪头子“长江”、“长顺”。群众拍手称快,奔走相告。
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决定:把国民党军队就地消灭或打回原来的地方,决不让敌军过辽河,保障辽南侧翼安全。派四纵队五个团主攻,三纵队七旅打盘山援敌,九旅两个团和八旅一个团堵截逃窜之敌。
19日拂晓,敌军从盘山开来援兵两个营。我军侦察有误,以为敌军是两个团。我军司令部决定撤出战场。敌军不明真相,怕被歼灭,立即撤回盘山。经过3天战斗,我军歼敌674名。我军伤亡2159名。多数伤员因冬季棉衣没配齐被冻伤。
沙岭战役结束以后,我军转移到鞍山、辽阳、营口一带,准备阻击南犯之敌。
国民党184师占据盘山县全境。国民党盘山县政府,依靠184师的支持,接收了县邮电局,开始营业。组建盘山、田庄台两个镇、沙岭、高升等15个乡。设86个保、2610个甲。实施《十家连保连坐法》,强化乡保情报网,发展情报员,监视群众与共产党的联系,增设警察队、保安队。
中共辽南地委根据斗争形势决定:建立辽台盘联合办事处,主任金铎。以后组建中共辽台盘联合县委。张振国任书记(兼组织部长)。盘山县临时县委随之撤销。
7月,国民党南京政府颁布《兵役法》,从盘山县抓兵3000多人,充当国民党的炮灰。
1947年冬,盘山县境内国民党军队和解放军处于相互拉锯阶段。辽北解放军独立二师303团,再次进驻盘山县,解放了沙岭一带。
中共辽北省委派土改工作团,从东丰县出发,到达盘山县沙岭,参加土改和建政工作。工作团成员有项军、高继前、吕锦业、曹兴海、柳景阳、王石等70多人。中共盘山县临时工作委员会、盘山县临时政府,在沙岭镇王家窝棚成立,隶属辽北第五专区。项军任工委书记,高继前任副书记兼县长;建立盘山县保安武装工作队(简称县支队),配合县政府开展反霸斗争,保障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县支队发展到400多人。
盘山县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只在沙岭设一个区政府,与县临时工委合署办公。成立盘山县机关党支部,支部书记柳景阳。全县党员在一个党支部过组织生活。这是盘山县最早的党支部。
(三)三进盘山建立人民政权
1947年7月,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反攻。
战斗结束,项军、高继前率队到达盘山,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为了稳定民心,经上级批准,组成临时县政权:项军为中共盘山县委书记,高继前为县委副书记兼县长,梁群为副县长,尚友为组织部长,吕锦业为宣传部长,王鉴为县委秘书,赵晶(女)为县政府秘书。
县政权初建后,立即召开了全县城的群众大会。县长高继前代表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积极拥护《中国人民解放宣言》及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八项规定,即组成民主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实行人民民主制度,没收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废除封建制度等基本政策,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奋斗。
参加大会的群众,高呼口号,热烈拥护。
根据盘山县刚解放的形势,县委、县政府确定了4项具体工作任务:(一)恢复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二)打土豪、斗地主、分浮财;(三)扩军筹粮,支援前线;(四)安定社会秩序,巩固民主政权。
为了改变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情况,县政府成立了经济委员会。王玉恒任秘书,主持全面工作。王玉恒率领李文章、路宽、赵伦元、李洪文等同志,昼夜奔波,四处筹划,设法筹集资金,组建工厂企业;动员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发动工商界人士,发展地方经济。仅月余时间,就建成了田庄台造纸厂、盘山镇铁工厂、土产合作社、自来水工厂等企业。渔业、芦苇、晒盐等各业也相继恢复生产。在食盐奇缺的情况下,组织运力,远赴盖县、复县等地,运来大批食盐,分到各乡村,人民群众深受感动。
为了扩大胜利成果,县委、县政府把全县划分为4个大区:沙岭区、胡家区、高升区、大洼区;委派有经验的同志,分赴各区开展工作。
沙岭区:南至田庄台,北至付家庄,冬至高力房,西至榆树台。区工委主任柳景阳兼区长。
胡家区:南至盘山县城,北至沟帮子,区工委主任王振海兼区长。
高升区:南至高家屯,北至新立(又名羊肠河),东至刘家、陈家,西至胡家。区工委主任赵越兼区长。
大洼区:南至二界沟,北至盘山河南,东至沙岭,西至苇塘、盐场。区工委主任兼区长,先由县长高继前兼任,后由梁群接任。贾兴海为副区长。
全县党政工作人员,都组成了工作组,深入到各村屯开展工作。贫农会、妇女会、儿童团在全县城乡纷纷成立起来,“闹翻身”、“求解放”的浪潮席卷全县。
盘山县城在贫农会的领导下,先后分了天庆隆、同兴隆、双盛茂等几家垄断资本家囤积的粮食和物品。各村屯在工作组和贫农会的领导下,也积极行动起来。沙岭、胡家、高升、大洼、县城先后召开了剿匪反霸斗争大会,镇压了反把倒算的地主及扰乱地方、破坏土改的土匪30多人,打掉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但是,顽固的敌人进行疯狂反扑。在这场斗争中,高升区西幺村土改工作组长邓文奎,赵家村土改工作组组长于喜彬,沙岭区唐家洼子村土改工作组组长林枫等18名同志,遭受土匪袭击,英勇牺牲。
1948年2月中旬,县委书记项军、县长高继前率领20多人的土改工作队,去沙岭工作,被300多土匪包围。项军指挥工作队,迅速占据有炮楼的孙家大院,与土匪激战一天。
县骑兵连长张忱闻信,率骑兵连火速赶到沙岭,投入战斗,击溃了土匪。匪徒伤亡惨重,撤出包围阵地。在骑兵连的掩护下,工作团安全撤出沙岭,返回盘山县城。这是盘山县在土改期间,最激烈的一次战斗。
从此以后,土匪把骑兵连和张忱看成眼中钉肉中刺,想出一条恶毒的计划,进行报复。
地主武装红眼队和土匪勾结在一起,先后袭击19处农会,杀害党政军人员、农会干部、翻身农民80多人,抢走长短枪百余支和大量的土改斗争果实。
反动势力的反抗,动摇不了新生县政权和广大人民群众巩固胜利成果、夺取彻底翻身解放的意志,他们满怀信心地继续投入建设民主政权的工作中。
1948年9月,中共盘山县委组建了由20多名有文化、擅长文艺的男女青年组成的盘山县文艺宣传队,王建任宣传队长,开展歌颂土地改革,巩固民主政权的宣传工作。
为了堵截敌军南逃,县委书记项军和309团团长王石亲自指挥,炸毁了双台子河铁路桥,烧毁了双台子河大木桥。南逃的敌军得知盘山炸桥的消息,有的改变路线,从辽中、海城方向逃往营口。有的扔掉武器、装备、车辆,采用各种简易办法,渡河逃往营口,溃不成军。
解放军追击部队因桥被炸,前进受阻。在我党政军领导统一指挥下,又迅速修好了大铁桥,大军向南继续追击敌人。
辽沈战役没有结束,敌军还有可能侵占盘山。盘山无险可守,盘山危急。县委决定向九龙屯转移。10月11日,盘山县党政机关400多人,分成两个大队,在省第五专区秘书长刘木文、县长高继前率领下,向九龙屯进发。县委认为,如我军攻打锦州失利,敌军反扑,就向北部山区转移。锦州解放以后,盘山转移人员,从九龙返回盘山县城。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根据新的形势,经上级批准,盘山县正式成立了县委会、县政府。
中共盘山县委会:书记项军,组织部长陈瑛(女)、吕锦业(以后去治病,返回后任宣传部长)。
盘山县政府:县长高继前,副县长梁群,财粮科长单明,民政科长赵运,工商科长栾衍涛,公安局长孙建章。沙岭区长柳景阳,哈巴区长刘文岐,大洼区长曹永海,胡家区长王振海,西安区长李万奎,高升区长初芳才,兴隆区长赵永和,田家区长吴恒铎,羊肠河区长钱廷钧,盘山镇长王立元,田庄台镇长姜恒,刘家区长王希录。
辽南专署公安处派张克、马宝春等同志,来盘山县组建公安大队,共有战士300多人;各区也组建了30至50人的区武装中队;配合驻军309团,在全县境内剿匪,保卫社会治安,保卫土改顺利进行。
盘山县境内,共有土匪101股,匪徒1400多人。剿匪主要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开展政治攻势,大力宣传宽大与镇压相结合的政策。如果放下武器,不再与人民为敌,人民政府一定宽大处理。如果继续顽抗,就坚决镇压。在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土匪很快土崩瓦解。先后有“双江”、“双海”、“长林”等股匪放下武器。沙岭区匪首戴玉,主动向政府投降,并加入武工队,参加剿匪。
二是坚决镇压,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消灭土匪。匪首“举天”(郭凤举)、“反国”(张维国)、“海龙”等股匪,仇视共产党解放军,抗拒土改,杀害群众,气焰十分嚣张。县委、县政府决定围剿。县公安大队、土改工作队、各地民兵,配合驻军,侦察敌情,制定剿匪方案,发动了猛烈进攻。先后发动了沙岭、坝墙子、蔡家铺等地的剿匪战斗。顽匪有的被打死,有的四处溃逃,无处藏身。经过4个月的剿匪战斗,股匪全被击溃。被抓获的匪徒,集中到辽南公安教育处,教育改造了316人。
剿匪结束以后,全县顺利进行土改,彻底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剥削者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农村的劳苦大众,翻身做了主人。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发展生产、参军参战、支援解放战争,情绪高涨,形势一片大好。解放战争时期全县参军3712人,支援军粮1550万斤,军草493万斤,出战勤担架700多人次,出战勤车200多辆。
在解放盘山和保卫胜利果实的斗争中,盘山县有426人壮烈牺牲。烈士们浩气长存,将永垂不朽!
版权所有:盘山县人民政府 建议使用1024*768的分辨率来浏览本站 通用网址:www.www.tbepe.com
技术支持:0427.com
备案号:辽ICP备13003879号
辽公网安备 21112202000001号
总访问数:次
网络实名:中国盘山 主办单位: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2111220003 [站点地图]
EMAIL:bad_108@163.com 联系电话:0427-3552306